11月22日晚上,湛江市中小學德育基地 邀請 湛江市麻章區人民檢察院何戎容開展【學法、懂法、守法 構建平安和諧校園】培訓講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一定意義上是法制經濟,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法律素質是一個人對法律的認識、態度、知法守法、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法制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現代學校法制教育的功能決定的。我們認為,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對建立法治國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養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法制教育是個系統工作,需要學校領導、師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長、社會的配合,齊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行之有效。
一、發揮學校的領導組織作用
學校黨政領導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法制教育,把學生法制教育作為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為讓學生法制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學校必須精心組織,加強領導,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法制教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學校要專門成立學生法制教育領導小組,聘請法制副校長來主持工作,組員可以是學校黨政辦、政教處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及班主任、德育老師、政治老師等。法制教育小組成員要做好上崗培訓,做到合格上崗。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校法制教育工作,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領導小組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實際,根據《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制定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規劃,明確法制教育的指導思想、對象、目標、學習內容、實施步驟等,同時要具體落實到每學期、每月、每周的工作計劃,要切實保證學生法制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全體教職員工應當成為知法守法的榜樣。首先,學校要利用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時間安排學法內容,做好教師法律法規的培訓考核工作,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水平。比如,可以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系統地把握其內容與結構,抓住實施法規的重點、難點,增強教師的法制意識,自覺用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言行。其次,學校可以把教師平時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侵權行為一一列舉,注明侵犯了學生的何種權利,編成學習資料發給教師。比如體罰、變相體罰學生,侵犯學生的生命健康權;諷刺、侮辱學生,侵犯學生的名譽、人格尊嚴權;違背學生意愿公布其個人私事,搜查學生書包,侵犯學生的隱私權,等等。可以說,這樣的小冊子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能警示和提醒教師防止此類行為,真正將依法從教落到實處。再次,學校可以與每位教師簽訂“依法從教承諾書”,學校成立考核小組,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不定期檢查與監督,并納入期末的師德考核范疇。
總之,教師應真正認識到“身教重于言教”,做好學生的榜樣和楷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腳踏實地的踐行依法執教的理念,依法教書育人,依法管理學生。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決定作用
法制教育,學生既是對象,也是主體。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學法、懂法、守法,也會用法自我教育,相互教育。
首先,利用好校園內的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在校園的醒目位置張貼法制教育的橫幅或標語,在櫥窗、墻報、黑板報中開辟“法制之窗”欄目等等,讓學生置身于法的校園,不再對法無動于衷,并生出主動去親近法的意愿。
再次,開展好法制教育活動。精心組織切合學生實際的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接受法制文化的熏陶,夯實法制意識。如,設立法制教育節,開展與法同行主題班會、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小報展、法制征文、模擬法庭、法制夏令營,觀看法制教育影片、法制文藝演出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法制主題教育活動,生動、直觀地沖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接受法的洗禮,升華對法的認識。
最后,法制教育活動要與社會接軌,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法治社會,從而樹立對法的敬畏,形成法治觀念。
“請進來”就是由學校請法律顧問或當地的法律人士對全體學生進行普法教育講座。講座以知法守法為主要內容,聯系社會生活,結合大量本土的案例,發人深省,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幫助廣大學生牢固樹立警鐘長鳴的法制觀念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就是依托當地的法治文化建設,讓學生走出校園,親自去感受,讓他們直面法律,更好地樹立法治觀念。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第六條第四款明確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法治意識,是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的生活態度,是培養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和忠誠。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就不能僅僅停留于法律知識的傳授,而要深入進去,讓學生明白法律對社會生活的價值、意義以及違法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要讓法律的精神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意識,成為學生的一種價值觀,使知法守法成為學生立身處世的一種生活習慣。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校始終堅持以“學法、懂法、守法,構建平安和諧校園”為指導思想,在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工作中,以法治理念貫穿到整個學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學改革之中,規范辦學行為,完善規章制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取得了顯著的成績。